每次去找陳醫師報到時,請她出手檢查我的長短腳時,她總是唸著說,怎麼歪成這樣?
答案在潘老師教的內容裡,我找到答案了。
回想起,第一次車禍後,尋了好多醫師,最後在許醫師的治療下,左邊的受傷慢慢好轉,當時陪我去的同事就曾說我左右腳的落差很大,每次治療後是好些,亦由於我並未覺得腰部特別酸痛,所以沒有很正式這個問題,我只知道自己是長短腳,一般人只要姿勢不良也常會呈現出長短腳,由於沒有深入的瞭解骨盆結構,過去遇到醫學瑜珈的老師、許醫師、喬巴醫師,...也總認為自己是因為車禍撞擊所致,孰不知十幾二十年前摔到尾椎或髖關節脫臼,以為不痛了,就沒再理睬,多年後,或許是因為老了,所以莫名其妙的痛起來;或許是車禍受到撞擊而引起身體不適,讓我開始注意到身體的骨性結構都變了,影響著我的健康。
老師一開始再次復習上週所教授的腰髖臀的骨骼及肌肉解剖生理學,腰部的骨關節和肌肉、韌帶等軟組織由於外傷、勞損、炎症和退化性病變等導致損傷後,病變組織刺激了末稍神經或脊髓及神經根,則產生了腰痠、腰痛的症狀。勞損產生結疤沾粘及瘢痕化時,神經受到卡壓,會造成慢性腰背的頑症,甚則牽連腿痛;所以急性腰扭傷及慢性腰肌勞損的手法要練純熟。
進入今天的課程主題,老師拿著骨盆結構的模型講解著,人類的骨盆腔是一個可動關節結構,骨盆由兩側之髖骨與薦椎聯合構成。兩側之髖骨,於前方以恥骨聯合相連,後方各與薦椎構成薦髂關節,很多人無意識的不良坐姿、睡姿等習慣都會使骨盆腔發生偏移錯位,有些則是因為受傷去撞擊骨盆腔或跌坐在地上時,會使整個骨盆結構發生嚴重歪斜變形。
理想骨盆相對位置: 兩邊骨盆、股骨頭對稱等高、中線穿過腰椎薦椎與恥骨聯合、骨盆環呈現對稱心形,當我趴在整脊床上時,老師向同學解說很明顯的看出長短腳差五公分,屁股一高一低,右邊的大轉子《髖關節》沾黏很厲害,這個舊傷已有十多年,造成我的骨盆結構變形,當下我的反應是車禍造成;骨盆獨特的解剖構造與位置:上呈脊椎,下接下肢,正好居於樞紐位置除了影響整個脊椎功能,由於骨盆歪斜伴隨腰椎向左或向右傾斜,引發身體呈現不對稱的狀態。
課後仔細回想過去,十多年前因為出差在客運上盤腿,由於乘車時間過長,導致當時大轉子脫位,亦看了兩年多的醫生,最後才讓大轉子復位,可見當時並沒有完全治療妥當,醫生並未告知我,股骨大轉子的重要性及影響,所謂的大轉子移位,人體的骨盆腔與大腿骨之間有有一個關節稱做大轉子,有時候因為坐姿、睡姿、滑跤等關係會使此處的大轉子關節脫位並產生疼痛,包括向內旋、向外旋、向上旋、向下旋等,有時可感受到骨盆與大轉子之間的摩擦感,若嚴重時,則很可能大腿外側靠近屁股的地方有一塊肉很突出,那很可能是因為此大轉子關節已經嚴重偏移脫位所致。另外一種原因是因為骨盆腔歪斜的關係,因為人體骨盆腔先天就是一個可動性關節組織,它會隨著姿勢上的擠壓而產生變形(例如蹺腿、側睡、三七步),而此歪斜變形的角度很容易使大轉子結構不平衡,因此產生脫位的狀況是常有的事。
關節沾黏的時候,身體就不能自由順暢的活動,有時候會連日常生活最基本的吃飯、走路、梳頭髮都會有障礙。關節沾黏會有明顯的疼痛,嚴重的時候連休息不動的時候也會隱隱作痛。
由於氣血循環不順,肌肉勞損下,可能會在關節處結成一顆顆的「筋結」,這是因為韌帶和肌肉沾黏,造成僵硬、痠痛。
骨盆的復位及矯正是非常困難緩慢費時的,每日早晚練習老師教的運動處方讓關節柔軟的運動,並鬆弛肌肉關節沾粘,希望有一天我的骨盆能慢慢改變到正常的位置。
很開心,透過老師的課能重新檢視自己身體的狀況,不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。並將老師所教的臨床實務好好運用在家人及週遭朋友。
留言列表